在建築物結構裂縫滲漏水中,解決方法中成本最低,效果最易顯現的莫過於高壓灌注止漏工法(即俗稱的打針),但最為令人詬病的也是高壓灌注止漏工法,所以就有“抓漏就是抓到那裡就漏到那裡”的說法
但高壓灌注止漏工法並非如此不堪,所謂“打針”並不是一台灌注機,一支電鑽再加一桶料即可施作,它需要了解結構、針法、發泡材料等原理及特性並將這些元素適當組合施作,但現今環境只有師傅經驗傳授之方式只知其法不知其理,筆者今先就高壓灌注止漏工法埋針之個人見解提出以供各先進探討
高壓灌注止漏工法施作首要鑽孔埋針,那需要注意考慮哪些因素?
𝐀 .先了解結構厚度:一般鑽孔深度建議為約1/2結構厚度,假設灌注材料於裂縫中等速擴散,則遇表面出料可研判整條裂縫均充滿料
▲ 圖A
𝐁 .決定鑽孔位置:一般情況建議鑽孔位置距離裂縫0.5cm~1.5cm位置,其需考慮鑽孔斜度,結構厚度和裂縫位置來做調整,但切忌直接針對裂縫鑽孔,筆者稱之為“必殺技”,因你無法確認裂縫為水平裂縫,且鑽孔路徑也無法保證水平進入
▲ 圖B
𝐂 .鑽孔斜度:一般情況建議鑽孔斜度為45度角,此因裂縫如圖B所述無法確認在結構內之走向位置,但45度角可含括最大的截面積,可應付最可能產生之裂縫走向
▲ 圖C
𝐃 .埋針深度: 灌注針有分一般針長度100mm,和各式特殊長度的針,但不管一般針、特殊長度針其埋針深度不可超過結構內部裂縫,若超 過裂縫則灌注材料無法順利在裂縫中達到發泡止水效果
▲ 圖D
現舉一例說明
▲ 圖一
此例即用“必殺技”施工,由圖一可知灌注材料無法進入裂縫中達到發泡止水效果
建議依照本文所示方式施作則可確實止漏防水如圖二
▲ 圖二